京剧脸谱是京剧演员脸部的彩色化妆,主要用于净(花脸)和丑(小丑)行当,
谱式分类
整脸:脸上涂一种主色,不勾花纹,不歪不破,略画眉、眼、鼻和纹理,主要是肤色夸张的谱式,多用于刻画面带笑容、内藏奸诈的权贵,如曹操的白整脸。
三块瓦脸:用黑色或其它深色夸张表现两眼窝、鼻窝,类似三块瓦片,用途较广,正反人物都可以用,如窦尔敦的蓝花三块瓦脸。
十字门脸:底色为白色,自鼻子到脑门画一黑色立柱,又在黑眼窝中间画一横线,两眉画两个椭圆形黑点,好像十字,如张飞的十字门脸。
六分脸:脑门为白色,从鼻子到脑门画一深色立柱,又以同色画眉毛以下至两颊,在眉间画两个深色椭圆形的点,整个脸由白色与深色大致为四六开比例,如徐延昭的六分脸。
碎花脸:由 “花三块瓦脸” 演变而来,保留主色,其他部位用辅色添勾花纹,色彩丰富,构图多样和线条细碎,如典韦的碎花脸。
歪脸:勾法不对称,给人以歪斜之感,主要用来夸张帮凶打手们的五官不正,相貌丑陋,如祝彪的歪脸。
象形脸:一般用于神话戏中精灵神怪的形象,构图和色彩均从每个精灵神怪的形象特征出发,无固定谱式,如孙悟空的猴脸。
丑角脸:又名 “三花脸” 或 “小花脸”,特点是在鼻梁中心抹一个白色 “豆腐块”,用漫画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喜剧特征,如蒋干的丑角脸。
色彩象征
红色:代表忠诚、正直、勇敢等正面品质,常用来描绘为国家、为人民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人物,如关羽的红脸。
黑色:常表现刚毅、果断、有军事才能或强硬手段的角色,既可以是正直无私的正面人物,如包拯;也可以是具有深沉背景、复杂性格的反派角色。
白色:通常与阴险、狡猾的反派人物相关,如曹操、严嵩等,白色脸谱多为人物的眼部、鼻梁和下巴等部位描绘,给观众一种神秘且不可信任的感觉。
黄色:一般用来表现性格暴躁、狠毒或者心狠手辣的角色,如典韦、宇文成都等,预示着人物的暴躁、不可一世的气焰。
蓝色:常代表人物具有超凡的武技、过人的智慧,多用来表现刚强骁勇、粗犷、桀骜不驯的人物,如窦尔敦、马武等。
绿色:可能代表着年轻、充满活力的形象,也用于表现一些刚强骁勇、粗犷、桀骜不驯的人物,如程咬金、公孙胜等。
金色和银色:通常与神明、仙人或者具有超自然力量的人物相关,给人一种超越人类的神圣感,如如来佛、观音菩萨等的脸谱常以金色为主。
俗称花脸,大多是扮演性格、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,化妆用脂油,音色洪亮,风格粗犷。
红色:代表忠诚、正直、勇敢等正面品质,如关羽的红脸。
扮演喜剧角色,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,俗称小花脸。分文丑(分方巾丑、抱带丑、老丑、宋衣丑)和武丑(又称开口跳)等。
白色鼻梁块:是丑角的标志性特征,表现人物的喜剧性格。
净行当中的一种,脸谱图案复杂多变,色彩丰富。分正净(重唱功,称铜锤、黑头)、架子花(重工架)、武二花、摔打花、油花(一称毛净)等。
多色彩:表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面性。
一般用于神话戏中精灵神怪的形象,构图和色彩均从每个精灵神怪的形象特征出发,如孙悟空的猴脸。
造型特殊:根据角色原型设计,强调角色的非人特性。
勾法不对称,给人以歪斜之感,主要用来夸张帮凶打手们的五官不正,相貌丑陋,如祝彪的歪脸。
不对称设计:表现人物性格的扭曲和不正。
由"花三块瓦脸"演变而来,保留主色,其他部位用辅色添勾花纹,色彩丰富,构图多样和线条细碎,如典韦的碎花脸。
黄色底色:表现人物性格暴躁、狠毒或者心狠手辣。
亦名大嗓、本嗓。京剧演员发声方法之一。演时,气从丹田而出,通过喉腔共鸣,直接发出声来,称为真嗓。
发声特点:音色浑厚,气势磅礴。
亦名小嗓、二本嗓。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。与真嗓、大嗓、本嗓相对而言。用假嗓发出的声音称假声。发声时,与真嗓相比较为轻盈,气流变细。
发声特点:音色清亮,婉转动听。
京剧声乐词。主要指男声中一种不正常的嗓音,能高而不能低,另外声音偏高,圆润不足,有些专为唱门的老生或武生,即以此嗓演唱。
发声特点:音高而不圆润,有特殊表现力。老生嗓音独特左右。
亦作调嗓。京剧演员的练嗓方法。通过喊嗓可以锻炼各个发声部位,正确地发出各个韵母的本音。喊嗓同时一般在演唱前都要先"吊嗓"。
练习方法:通过特定发声练习提高演唱水平。
又名喑音,京剧声乐名词。京剧歌唱时肺部音足气,小用用力,气从丹田(人身肚脐下三寸处所置之丹田)发声。一般传统演唱戏曲声音方法,也认为丹田音最能唱响(即声音送得远)。
发声特点:声音洪亮,穿透力强,是京剧演唱的基础发声方法。